设计,以文化之名——对话设计界·南昌站沙龙's Archiver

类别:对话行业 来源: 原创 时间: 2009/5/21



编者按:
  2008年9月24日,id+c在南昌市画院杏花楼举办了“对话设计界·南昌站”活动,与众多当地优秀室内设计师和特邀嘉宾一起探讨文化和设计关系。

精炼赣地文化
孔新民(id+c杂志副主编):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特性,湖南的设计师将当地设计总结为匪气,山西的设计师也以传统来概括自己的设计,那如何总结江西文化和江西设计界的状态最为贴切?

童武民(江西联动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我觉得江西设计界整体还在醒悟之中,不像上海、北京等地的设计师已经找到了一个方向,而我们还在朦胧之中。和宋老师交换意见时,谈到了如何将传统符号运用到设计之中,对于这个问题,我始终还在寻找方向。经济因素可能会制约我们的发展,但我们都在努力学习和改变。

宋微建(上海微建建筑空间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在西方模式和市场经济地冲击下,城市间的差别越来越小。越是这样,就越要突显一个城市的性格。红色旅游,就是从江西开始的,是江西的历史,更是江西的特色。更如驰名中外的景德镇陶瓷,都是江西的无法分割的骄傲组成。让人欣喜的是,这些历史因素已经融进了江西人的性格之中,所以江西人多特别朴实。
  江西的城市发展可能是有点慢,但同时也减少了对古代文化的破坏。所以发展慢不一定是坏事。这几年江西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了大家视野,江浙一带的人多想往江西跑,都开始关注江西,这种关注除了是对古老历史底蕴的关注,也是对慢慢崛起的江西的一种赞同。

陈亮(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7(江西)专业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中国的室内设计行业发展得很快。北京、上海和沿海省市等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成了行业发展的领跑者。在这方面江西是先天不足,和人硬拼难免力有未逮。聪明的办法是另辟蹊径。
  中国历来不重视工程技术类型的人才,所以历史上鲜有土木建筑、雕塑绘画类的人物青史垂名(除了鲁班、吴道子等仅有的几位)。但是著名的文化名人几乎同时又是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音乐家、画家甚至是设计师。例如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几乎所有与艺术和享受有关的方面他都是专家。在他的笔记体著作《闲情偶寄》里有一部分叫“居室篇”,用近万字的篇幅详细地介绍了他在建筑及室内装饰方面的经验。我们做设计,不能止步于当个画图匠。要想走上大师之路,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个人修养。要做到要胸有丘壑。
  江西是经济欠发达省,但是从来不缺乏文化。自唐宋古文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唐宋八大家里面江西籍的大擘就占了三个,还有朱熹、文天祥等人。这些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龙虎山、三清山是为南派道教根基所在。陶渊明、张道陵、葛洪等人不是一派之祖,就是成名的高人。禅宗一花开五叶,五宗中就有曹洞宗、沩仰宗、法眼宗三宗在江西开枝散叶。佛教人物更是不胜枚举,如庐山的慧远大师(净土宗祖师)等。如此夯实的文化土壤,江西室内设计界应能以此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

金晓润(江西省赣州雅典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总经理):设计界有一个建筑风水,这不是迷信,是具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经验总结。室内建筑,看阳宅,看阴宅,这里面都包含了很深的文化。赣南作为建筑风水的发源地,有着极其深厚的建筑风水文化,全球风水论坛曾在江西举行亦是对江西风水文化的认可。

赖品元(江西省赣州蓝桥广告装饰有限公司 总经理):江西不管是文化资源还是生态资源都很丰富,关键是我们要怎么整合。之前有一个项目,是做一个有文化符号的设计酒店,我觉得只把古门古窗等一些符号做好,是远远不够的,设计需要的是内涵,是深层次的积累,它可以是格局,甚至是感觉。江西还没有特别亮眼的设计作品,这也是让我们也比较遗憾和困惑的地方。

项帅(江西康之居装饰有限公司专家设计师):我个人认为江西的设计可以用“创新”二字概括,当然这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创新,而是在继承文化基础上做有江西特色的创新,做江西人自己的设计,虽然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但江西的“五千年”更加精彩,就拿江西的文化瑰宝景德镇陶瓷来说,“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白如玉”是它的特点。我觉得从中也能悟出一点设计的心得,首先,把“明如镜”当作江西设计的思想灵魂,让更多客户了解明白设计的意图,再把“薄如纸”浅显地说成江西“五千年”设计文化精髓渗透于薄薄的一张纸中,而“声如磬”可以理解为江西的设计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化学反应。最后一句“白如玉”更表明了设计需要内涵,也需要体现设计的价值。于此,也让我们明白“设计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于生活”。

夏美琴(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7(江西)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属于中部省份,以南昌为代表,市场与国内沿海或发达城市相对生涩,需要一定时间过渡,设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作为行业中的专业人员,我们的位置是一个从业者,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倡导者,发扬者。责任和义务也相对沉重,任重而道远,怎么找准行走的方向尤为重要。借由今年的房地产经济的大力发展,给我们创意行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养分,从而努力发展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设计作品,向高端城市看齐。总结为两点:一是设计市场的发展与兴旺同当地经济息息相关,二是想做好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必须了解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并提炼出精彩的内容供给创意的灵魂。
  在南昌的4年,全行业型组织,如学会的出现很大地改变了我们行业内群龙无首的现象,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使我们有机会和业内大师交流案例和经验,很好地促进了我们设计水平的提高,也利于我们认清市场,找准方向。

继承还是摒弃
孔新民:江西资源丰富,尤其是文化资源,传统的建筑风格到今天,面临的挑战很多。是将传统文化和手法束之高阁,只用现代手法演绎现代的东西,还是承袭传统?在这方面,江西的设计师是如何取舍权衡的?
陶向军(赣州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副站长):室内设计的生命力在于原创,创新就是室内设计不断发展的动力源。而原创性的室内设计作品来源于设计母语的发掘与自然中的采择,并加以艺术提炼、重新组合与变化排序。
  而设计母语的构成,离不开生活的积累和文化历史的积淀,离不开孕育生长的本土风情与发展吸取外域营养的光大。
  不同的设计风格是异彩纷呈的设计母语的淋漓彰显,更是设计风格纳米级元素的构成。多少优秀的设计个案,或是大师们的范例,无一不在娓娓道来倾诉着:设计母语的历史渊源与现实相结合的碰撞后裂变粒子,由产生新的原创设计风格。设计母语是原创室内设计作品的灵魂,更是设计师们代代传承的秘籍瑰宝。
  设计母语的积蓄形成,来源于自然。自然万象给设计师们提供着用之不竭的设计母语。从自然地理到风土人情再到历史文化,江西的包罗万象里处处充满着智慧思想的设计母语。

童武民:现在在江西做设计,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了你能不能参与到很好的项目之中,参与其中后,你能不能将好的设计一以贯之。做设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做设计的就不多了,因为他们都在妥协。一个完整的作品设计出来之后,往往被甲方因造价等经济方面的原因,改得面目全非。三清山的设计酒店改造计划,我们前前后后做了2年,最后竣工,从用材到架构全都变了。这是让我感到很悲哀的一件事。江西不乏好的设计师,但为什么没有好的作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往往被造价等牵制,到最后都不是自己的作品了。但我们也不用太悲观,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就像设计样板间,原来都是深圳、香港的设计师来江西做,我们慢慢地也开始设计了。要抓住机会,积极参与到好的项目之中,做出作品来,在实践中逐步缩小与北京、上海设计师的差距。

闫京:我们这里是老区,老区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有传统,一个是经济还不够发达。江西的文化是兼容并蓄,是汇集型的。佛道儒,三个在江西都有根,它们很好的在这里共荣了。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江西找不到根,那是因为江西将汇集的东西都发散出去了,它类似一个中转站。江西有好的设计师,但都出去了。发展晚,未必是个坏事,我们要怎么样认清这个情况,再找到一个很好角度,才是关键。

赖品元:赣南的客家文化很好,我们要如何去提炼它,让它也有自身的代表元素、符号很重要。我们做的客家酒厂,可以做得很中式,但总是缺少客家文化的意味在其中。

金晓润:赣江的源头在赣南,赣南8个县市,南边都是客家。我们想以客家文化为主线,发展有地域色彩的设计,但似乎不尽如人意。我觉得这和市场是有关系的,没有肥沃的市场土壤,客家文化设计无法迅速成长。多数的建筑设计、商业设计,都充满了现代元素、流行元素。但流行的东西很容易淘汰,没有传统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东西很难感动世人。

宋微建:一个好的设计,会牵涉到很多问题,既有文化层面的也有技术层面的。以汽车作比,美国这么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但它没有创造出可以傲视欧洲的汽车品牌。所有的一切,到最后比得还是文化。之前谈到设计师没有机会参与好的项目,甲方限制多等,这些都是客观因素,设计师很难控制,但是有一点设计师一定能做到,就是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好,了解自身文化,你才能立足于江西。谈到中国传统建筑和古建,江西是当仁不让的,是值得江西设计师骄傲的。在古建营造方面,有两点是值得关注的:第一,传统文化手法一定要运用自如,外部造型是重要,但骨架、结构才是显示设计师水准的重点;第二,要体现出是现代人做的古建。
  曾有人问我,能不能做出以假乱真的古建筑,我说可以,但我一定不会做。我的准则是做有现代风格的古建,设计师要有社会责任感,一定不可以假乱真。

辛冬根(新余风行设计公司总经理):哈佛的一个设计团队曾来江西做项目,和他们见面时,有一个简短的交流会。在我们中方代表里,多是学建筑出身的,少数几个是学规划。他们表示非常诧异,在他们眼里,整个团队是一定要有相关专业的人才才足够专业。他们的教授甚至问,不完整的团队以什么为规划的根据。设计也是这样,技巧的背后一定要有宽广的知识网络为支撑。学得广和透,才能减少设计中的遗憾。文化的缺失是非常遗憾的。
  我现在做的几个项目在一个有千年冶炼历史的城市,于是我选择钢铁这一元素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弘扬当地文化。我觉得这是资源再造,大量锈钢和旧钢材的运用,业主方也接受了,我就将这个理解成一种成功的尝试。

宋微建:在国外,从认识一个事物,到表现一个事物,有一整套完整的方法体系,他们有他们表达事物个性的方式。在中国,也是如此,要有自己的主张,用钢铁来表现设计,就是一种差异性的设计。如果十年后,每个城市都和上海一样,泯灭了城市的个性,那一定是国家的失败和悲哀。
  贝聿铭做的苏州博物馆,中而新,苏又新,将现代手法表达古典园林发挥到了极致,从建筑材质的选择到光影的布控,都是现代和传统的结合。苏州的拙政园、狮子林是建筑艺术的奇葩,凭现在的工艺和现代人对文化的理解都是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我们要认清自身优势,做出大方得体的古建设计。我曾在苏州做过一个老街改造项目,这条老街在明清时期相当繁华,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修复、加固或落架翻建的总方式下,我坚持各家各做。一个很简单的比喻,一条街的漆色不可能相同,我就要求不统一配色。我没有设计过博物馆,但是我第一次设计博物馆,就拿下了首都博物馆(新馆)老北京民俗馆的项目。成功的关键除了我的设计,更多的应该是我的想法。我整个方案最大的特点是戏剧化地表达。我认为博物馆不应该只是展览文化的场所,它应该是一个宣传的载体,文物背后的故事需要演绎才能为大众所理解。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