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共好——何传新访谈录's Archiver

类别:国内设计师 来源: idc 室内设计案例 时间: 2016/9/7 9:55:00





编者按: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讨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关系,但缺比较少见成功的作品面世,在我看来,半亩塘也是在回应时代的这一境况,他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也许是苦于自己的设计无法实现,半亩塘进行了更家广泛的整合,自己成为了开发商,在台湾陆续开发若干建案。非常可喜的是,这些建案不仅仅获得了专业领域里的高度认可,更获得了市场的追捧。在我开来,他们的实践不仅仅可以促使我们反思我们都市开发的方式,让我们都市中出现更多的绿色而充盈中国精神的建筑,更可以给我们当下如火如荼正在进行的乡建提供一种可能性的参考。

id+c:半亩塘提出了节气建筑的理念,能否与我们简单分享下这一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与负建筑、弱建筑等理念的异同在哪里?
何传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试图回应时代的改变及对建筑本质上的需求,提出节气建筑的理念。但我们不希望节气建筑这一理念落到名上,“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希望回到本源去思考建筑,建筑在满足人的生存、生活的同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如果回溯历史,我们的先人一直走的是师法自然的路子,但随着现代建筑的出现,一度出现了背离,建筑往高出发展,慢慢地让我们脱离大自然与土地,我们希望重新找回师法自然的建筑,通过现代的建筑思维完成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建筑。
      我们的先人对大自然非常敏感,持续观察大自然持续的变化,总结出了?雨水、惊蛰、春分等二十四节气的时序,通过这样的时序,把生活、庆典、工作结合起来,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节气建筑是古老的智慧,从来没有断过,尤其是台湾人对其非常敏感。我们从来不会为了做建筑而做建筑,我们希望我们的团队认识到,建筑不是单独存在,只有深入了解土地的状态去做建筑规划,完成倾听大自然,从中得到方向,才可以做出和谐的建筑。
   我们的理念与隈研吾的负建筑、阮庆岳先生的弱建筑的都是在提倡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本身是有机体,一直在变,我们不要被形体束缚,最终建筑必须融入自然,成就当代生活。
   
id+c: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华人设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何传新:21世纪全球的眼光确实转向了东方地区: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哲学观是从空出发的。中国的山水画不画满,留有余地,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证主义大行其道,造成环境失衡,在我看来,解决之道在东方,这是大势所趋。
我们需要回到古老的智慧,读读老子,了解了解孔子,通过修炼回到本心,回到最纯正之心。比如之前的三合院就非常好,它有一个虚空间,不仅仅可以让我们仰视天空,还可以经常聚餐,凝聚感情。
我们提倡传承古法,但并不泥古不化,我们需要传承的是精神,并不落在形式。我们希望建筑可以在满足人们的心与身体,对大自然造成最少的冲击,让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少污染环境,在建筑中尽量增加软性的成分,而减少硬性的成分。

id+c: 近年来,你们在大陆也实践颇多,在你们看来,在大陆做设计与台湾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何传新:我们在深圳正在做一个办公大楼的项目,我们种了1600多颗树,做了将近3公顷左右的水景,创造出了一个公园,然后将我们的建筑建造在了公园之上,我们希望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完成这样的项目确实非常辛苦,我们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沟通,邀请当地的团队,包括业主、施工团队等到台湾来考察,让他们把大自然放在心上。我们希望持续去做这样的事情,因为这会产生力量,从而改变。
    大陆目前已经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正在萌芽,未来是大势所趋,我们非常乐意与有这样意识的业主对话,一旦完成好了一个项目,基本的架构就建立起来,再做项目就比较简单了,未来也就值得期待了,慢慢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达到更高的境况了。

id+c:一直以来,在大陆的设计界,建筑与室内是割裂的,半亩塘是如何看待建筑与室内的关系的?
何传新:在我们看来,建筑与室内不可分,室内是建筑的一部分,是从建筑延伸出来的。我们在工作中也一直倡导去掉分割,找回融合,共创分工。

id+c:当面对一个新项目的时候,半亩塘是如何开始工作的?
何传新:当我们面对新项目的时候,我们首先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个项目会发生,业主有什么愿景,项目有没有它的价值,然后就是尽力去成就这件事情,用我们的专业协助业主完成他的愿景。我们非常在意聆听业主的心声,充分了解业主需要什么?我们也非常在意最终的使用者,处处考虑使用者的感受。此外,我们所做的就是倾听自然的声音,每一块土地都有不同的阳光、空气、水,因此我们在做项目前都会去基地住上一晚,以充分了解这块土地。

id+c:半亩塘是一个理想气质非常浓厚的团队,能否与我们分享下如何进行品质管控的?当与业主产生冲突,如何解决?
何传新:项目每时每刻都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在我们看来,不可以太管理,不然就麻烦了。我们业主面对的市场也在不断变化,我们的团队是服务团队,必要有足够大的弹性去包容这种变动性,也许交设计稿的时候是应对当时的境况所做的解决方案,但一旦发现意图变了之后,我们必须提出应对之道。设计是通过图纸去预测,但图并不代表真实的状态,因此我们希望经常去基地,参与建造,在现场微微的调整,以让我们的建筑与土地更和谐。

id+c:一直以来,设计界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你们是以什么标准来评价设计好坏的?
何传新: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评价是环境。业主做一个项目,也许花3年时间去建造,但项目落成后,会存在100年,后面的影响比前者更大。其次是使用者的感受。再次是成就业主。最后是回应绿建筑等社会议题,这也非常重要。

id+c: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有哪些建筑师曾经对你产生过影响?
何传新:我早期在东海大学学习建筑,受到路易斯、康,巴拉干等人的影响,当然更近一点的华裔著名设计师贝律铭更是我们师法的对象。但对我影响更大的古老的智慧,老子的道德经,中国大地上聚落建筑等。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