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莲花——香港志莲净苑's Archiver

类别:采风 来源: id杂志 时间: 2011/7/6 15:16:00




撰文 邵晓峰

志莲净苑的前世今生
志莲净苑位于香港九龙钻石山志莲道五号,始建于1934年,当时只是一座普通庵堂,是香港唯一的“女众十方丛林”,为从各地而来的各方女尼提供修道场所。后来增添了学校、老人院与护老中心,数十年来一直致力安老、教育、社会福利及宗教文化等公益事业,在香港有口皆碑。上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重新规划钻石山地区时,因兴建大老山隧道而拆除了志莲净苑及周边的棚户区,由于政府的市区重整计划以及热心人士的支持(特别是艺术界的积极参与),造就了志莲净苑的重建计划——重建护理安老院、志莲中心,然后是佛寺、学校等。1993年,曾主持建造闻名遐迩的香港大屿山天坛大佛的志莲净苑住持宏勋法师负责策划志莲净苑的重建与运作。1998年1月6日,志莲净苑唐式木构建筑群落成开光。2000年5月18日,重建后的志莲净苑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它占地30000 m2,建筑面积6698 m2,与周边的斧山公园及南莲园池结合为香港第一座大型仿唐建筑群。如今的志莲净苑是一个佛教慈善团体,下设寺院、安老院、佛教志莲小学、佛教志莲中学、文化部、夜书院、图书馆,经常组织学术讲座与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中庭

        山门

        莲池

        天王殿

净苑的设计理念
在港英政府统治香港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华民族文化一直被排挤与压制。志莲净苑之所以选择仿唐建筑进行重建,就是希望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回香港文化的根基。作为重建计划的总策划者与总设计师,宏勋法师怀着这一宏愿,遍访全国名刹,饱览唐代壁画中的寺庙建筑形象,从构筑形制到营造规制均进行了缜密的调研与考证,它的整体规划取材于敦煌莫高窟一幅壁画中的佛寺建筑形式,布局讲求均衡对称。并邀请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古建筑专家以及香港和日本的专家进行协助设计,力求再现唐代寺院的雄伟古朴之美,弘扬我国盛唐建筑的艺术精粹。

整个建筑群落坐北向南,背山面海,依势而建。主体建筑位于南北中轴线之上,其东西两侧则分列附属殿堂,四周回廊环抱,顺着山势将16座单体建筑连成一体。其南、东、西三面分别设山门、东门及西门。整体布局呈“三进三重门一院式”:第一进为山门、莲池、长廊、天王殿、钟楼、鼓楼;第二进为大雄殿、客堂、药师殿、祖堂、观音殿、卧佛殿、壁画《净土经变图》;第三进为苇公纪念堂/五观堂、法堂、藏经楼、方丈室、念佛堂、万佛塔。具体而言,山门是正门,象征明灯,指引众生走向解脱之道;莲池在山门后方,池中荷花随季节转换而现不同形态;天王殿是大门后的首殿,位于庭院前方,用作迎接及引导众生和守护。天王殿两侧有两座对称的钟楼和鼓楼;药师殿和观音殿分别位于庭院的左右方,前者用于为众生祝祷消灾延寿,而后者用于举行各项宗教仪式;大雄宝殿位于庭院后方,它是全寺中心,也是最重要的殿堂,可举行各式宗教活动;万佛塔的地位仅次于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东北方,塔内收藏众多佛像;普同塔位于大雄宝殿西北方,用作供奉寺内出家人圆寂后的骨灰。殿堂供奉的佛菩萨造像厚重端丽,其手印、执持法器各异,彰显了诸佛菩萨的愿力,它们也是依据佛经描述并参照盛唐风格设计制作的。该建筑群体现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韵律,古朴典雅,庄严肃穆,不但为大众与僧侣提供了一方净化心灵、潜心修行的净土,而且为中国古典建筑技艺的继承与发展营造了一部可供参考的教材。

上个世纪以来,中国传统建筑一直受到外来建筑文化的冲击, 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继承与发展,梁思成等充满忧患意识的建筑学者曾给予过前瞻性的呼吁与指导。中国传统建筑也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展现了她的生命力,如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固有式建筑”、50年代的“民族形式”、80年代的“传统建筑形式”。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各地出现了大量仿古作品,其中的相当部分是千篇一律的,被有些学者称为“假古董”,而且往往是建的多,垃圾建筑亦多。当然,这些仿古建筑中也不乏严肃的建筑创作。本来,建筑中的仿古与复古是古今中外的常见现象,其出发点在于不能轻视古代经典,通过再现古典的形式可以有助于寻求文化的认同、回归或创造。当今社会,文化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要求建筑文化的表现也应该多元化、个性化,而建立在一定严谨性、深入性基础之上的仿古、复古与此并不矛盾。在香港这一华洋杂处的国际都会,志莲净苑在十方信众的支持下,于中国土地上为市民建造了一座当代罕见、完整精研、唐风纯粹、具有浓厚精神性的中国建筑,旨在推动中国文化在不同领域与层面的展开。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遗余力的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第一次来这里参观,就“真的给震撼住了”。他说:“一进志莲净苑,就走进开放的空间,好像进入时间隧道,慢慢地、慢慢地通往唐代,整个文化是活的文化。这个建筑像镇山之宝,到了这里感到一种效应: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古老的文化可以复兴,就看你怎么设计。”对于当代建筑中的仿古,志莲净苑精益求精的理念给了世人一种新的思考。

        钟楼

        鼓楼

        檐影

        檐影

志莲净苑的营造
志莲净苑重建的设计图纸完成后,宏勋法师对国内众多古建施工队伍进行了详细考察,最后委任资深的安徽省古建园林市政建设总公司承建除了基础和石作之外的木作项目。该建筑所用的一梁一柱皆来之不易,其原料桧木主要来自加拿大,先运到日本泡水3年,再运至广东东莞进行木构件加工。志莲净苑的木作要求不用一根钉子,上上下下全由榫卯连接而成,建筑装饰亦由手工雕琢。从1997年到2000年,该古建公司将6000 m2左右原木加工制作出工程所需的12万余件木构件。木构件加工完毕后再运到香港,由香港协兴建筑有限公司进行安装。然后通过立柱悬梁,叠加斗拱,铺椽覆瓦,将16座殿堂连接起来,整体一气呵成,使之成为“现今世界最大型的手造木构佛寺建筑群”。

为确保建筑群的精确安装,志莲净苑还运用了先进的测绘技术,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被邀请参与了这一工程,承担其中的近景摄影测量与工程监察研究项目。该校还专门成立了《香港志莲净苑仿唐佛寺重建工程近景摄影测量与工程监察研究》课题组,其主要工作是对加工后的每个木构件进行测量,将所得的三维空间数据输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中进行佛寺安装建筑演示,检查在设计特别是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为业主提供输出图。在第一阶段的工作中,课题组采集和处理了大量数据,例如,仅大雄宝殿一个建筑就有11 985个构件,每个构件都要采集和存档几十个(有的多达一百多个)数据,数据量之大在国内近景摄影测量项目中是罕见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题组发现了几处重大错误和诸多小的错误,净苑据此召集技术专家进行了商讨与处置。负责建筑安装的香港协兴建筑有限公司也将课题组的工作视为十分重要的环节,并将课题组构件尺寸复核记录作为工程验收的必要程序。如此避免了在建筑安装过程中产生的麻烦,为工程挽回了重大经济损失,以计算机进行佛寺建筑的数据存档和工程监察带来的效率与收益得到了宏勋法师的赞许,认为花费百万港元请专业单位做这一课题是值得的。志莲净苑工程竣工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继续承担其近景摄影测量工作,并开展了如何将现代测量技术用于古建筑及变形测量的相关研究。

日本在古建筑保护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其材料制作与维护工艺值得借鉴,所以志莲净苑建筑群的屋顶瓦片全部从日本进口,由日本奈良以传统方法专门烧制。其制造工艺颇为讲究,能将其中的铁质清除,使瓦片质地更加密实,外形更为规则。屋顶瓦片铺设施工时采用干挂法,即底瓦下不坐灰直接干挂瓦件,使得瓦下通风良好,如此一来,木构件常年干燥,不易生白蚁,也便于瓦件更换。筒瓦下部则使用坐灰材料,选用从日本进口的防水灰。这些材料与工艺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屋顶的使用性能,延长了建筑寿命。

净苑与莲花的结合丰富多彩,这与莲花在佛教中的特殊含义密切相关,与激发了设计师的灵感,使莲与灯、莲与水、莲与柱、莲与廊等得到了巧妙融合,使“志莲”得到了深化。香港志莲净苑没有使用现代建筑材料,以古代方法辅以现代技术,一一解决了大型中国传统木建筑的技术问题,虽耗资7亿港元,但物有所值,如注意维修和防火,可屹立千年。

        莲与灯

        莲与水

        莲与柱

        莲与廊

志莲净苑的时代意义
基于独到的设计理念与精良的建造水平,志莲净苑建筑群于1999年被评为“香港20世纪十大优秀建筑之一”(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电台、《经济日报》主办),于2002年荣获“香港优质建筑大奖”(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营造师学会主办)。

十多年来,香港热心民族文化事业的人士为志莲净苑的重建付出了大量心血,譬如,在志莲净苑发起的“一人一瓦”的筹款行动中,30多万片价格不菲的屋顶灰瓦全部被香港市民认捐。在志莲净苑举办的“唐代佛寺艺术展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更在香港引起了广泛的回响,有学者甚至把志莲净苑的重建工程视为“香港民族文化复兴的第一波”。志莲净苑集礼佛、文化推广及旅游于一体,已成为香港佛寺建筑的一大亮点。

香港高楼林立,车流不息,立体交通高低错落,在这片密集的钢筋水泥森林中,志莲净苑默默地散发着木质幽香。作为宗教场所,它并没有其他庙宇道观常见的那种香火旺盛、烟气缭绕、空气污浊的场面,呈现的只是清新与澄静。志莲净苑开放之初即向信众呼吁,入苑参拜只需“心香一炷”,无需焚香燃火。这既符合佛教的原始真意,也顺应了时下低碳的要求。志莲净苑不是一般的旅游景点,为保护苑内建筑和设施,所有游客均需按指定的路线静静参观,这种管理方式在中国十分罕见,营造了宁静与自在,也是真正理解佛教教义后的一种思想皈依,但能接受这一观点的只是少数人,所以志莲净苑远无附近的赤松黄仙祠(俗称黄大仙庙)的人气。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发达的金融、贸易、物流、旅游、娱乐等行业支撑着特区的高速发展,构建了外在物质的繁华旖旎,而港人内在精神的释放舒缓自有诸多去处。其中的志莲净苑只是回归了佛教应有的精神气质,引导浮躁的人们往心灵深处看去。

在后工业时代的大千世界里,具有盛唐气息的志莲净苑宛如一朵莲花,悠然绽放,这正是志莲净苑的时代意义所在。

        廊顶下为防鸟雀筑巢而设置的刺

        鸟瞰图

附记:
笔者在香港城市大学担任访问学人之际,有幸在学界友人的陪同之下游览志莲净苑,并得到主管法师的接待与详细介绍,印象深刻。后来笔者又三次造访净苑,觉得颇有必要对之做一番阐释,抉发其精微,遂成此文。

作者单位: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