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庭院式住宅——山西静升镇王家大院's Archiver

类别:采风 来源: idc 室内建筑设计 时间: 2012/1/5 16:03:00




撰文 / 井渌

  中国古建筑与西方建筑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更重视群体的组合,而后者更重视个体的艺术表达。中国传统院落式住宅不仅直接反映了中国古建筑的这种群体组合关系和空间形态特征,而且也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

  古代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口数量往往是衡量一个家族实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家族的地位是否显赫,不仅体现在政治权力和经济实力上,人员上的数量优势(尤其是男性成员)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家庭成员无论已婚还是未婚都尽可能地生活在一起,相互依靠、相互扶持,形成较大的自治团体。四世同堂被公认为是最大的幸福,分家则不可避免地带有分裂和瓦解的性质。通常情况下,只有实力上占有优势的家族,才能维持庞大的家庭体系。在明清时期,一个大富之家可以由数个几代人组成的家庭构成,其规模可以超过上百人。即便如此,王家大院呈现出来的情形也是颇令人惊讶的。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是灵石四大家族之一静升王氏所建,规模十分庞大,是中国古代北方院落式住宅的典型代表。据称鼎盛时期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有“三巷四堡五祠堂”之称,后因战乱,大部分坍塌毁弃。现存的有东西两处大院:东堡院,名高家崖;西堡院,名红门堡。高家崖建筑群。建于嘉庆初年至嘉庆十六年间,为全封闭式,占地19 572 m2,共有35座院落,房间342间;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至乾隆五十八年间。占地25 000 m2,东西宽139 m,南北长180 m,共有88座院落,房屋776间。虽然和鼎盛时期相去甚远,但规模依然十分庞大,加上保存非常完整,可以说是研究我国古代北方民居建筑艺术和氏族生活的教科书。

      王家大院的主院大道

      层楼叠院

      院中院

      院院有楹联

       从半空俯视建筑中的四合院

       四合院的前庭

       龙泽亭,一共有两口井,代表龙的两只眼睛,据说井水一苦一甜

      红门堡(恒贞堡)的门楼

       老宅·深巷

  王家大院在建筑艺术上首先表现为清晰和严格的秩序感。“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礼治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严格的等级制度不仅是治理国家的需要,也是家庭管理过程中必须恪守的原则。像王家大院这样由众多家长、妻妾、子孙、未婚女性和仆人组成的家庭,必须遵从严苛的礼治和家规,才能保证同居一室、和谐共处。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家庭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是政治生活中需要承担责任的组成部分。因此,民居在建筑类型和空间形态上与帝王宫殿极其相似,等级森严又和谐有序。主体建筑严格按照封建典章制度规定的等级品位建造,尊卑贵贱,上下长幼,内外男女,皆有其等,有其序,有其别。由于建筑所有的组成部分都采用近似的建筑构件、装饰式样和施工技术,因此,等级差别只有通过房屋相对于轴线的位置、尺度的差别、院门的形制以及装饰的繁简程度判别。对王家大院建筑艺术的鉴赏,其乐趣不是从个体建筑的艺术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感染力,而是通过对建筑群体的精妙组合,以及颇具专业水平的细致甄别来获得。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封闭与开放的双重性在王家大院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高家崖还是红门堡,都是由高大坚实的城墙围合成对外封闭的独立的家长制社会。这种城堡式的结构不仅体现出强烈的自我防卫意识,同时也展现了自商周以来3000年的封建等级组织的终端结构形式,是充满自治性的社会集体的表达。城墙内由多个形式上各自围合、体积上各自独立的庭院组合而成,彼此之间通过正交的道路和狭窄深远的胡同连接。院门的数量和形式繁多,常给人迷宫似的感觉,也许只有家族的管理者才能对这种错综复杂的结构布局了然于心。庭院则是另外一种感受,这里是开放式的生活空间,所有的房屋都朝向这里。人们籍此获得阳光和空气,以及与自然的联系。

       岁月留痕,古老的王家大院

      晋中民居“三雕”中的砖雕

       晋中民居“三雕”中的木雕

      从门内望去别有洞天

      晋中民居“三雕”中的石雕

       日晷·逝者如斯

  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王家大院体现了晋中民居的独特之处。大院依山而建,南高北低。庭院深而窄,从北向南,层次分明;从南向北,视野开阔。正房并不有意夸大自己的尺度,而两侧厢房则相对较长,多建有二层绣楼,有效地增加了居住空间,反映了晋中民居强调实用的特点。受传统居住方式影响,院内多处按窑洞形式用砖筑建住屋,称为锢窑。房内也是拱形屋顶,成排建造,只有正面对外。为了获得更多采光通风,把前面门窗面积尽量扩大,除窗下的槛墙外,窗户开至券顶,门在一侧,其余全部开窗。糊纸处窗格纹较为密集,安玻璃处格纹则比较稀疏,自在而不拘谨。

  牌楼是古代建筑中极具象征意义的标志物,在建筑群中起着划分空间、标定区域的作用,是增加建筑群体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王家大院内建筑数量庞大,空间错综复杂,牌楼的设置对于区分大院内不同的居住区域,增加空间的有效层次,作用十分明显。

  影壁作为另一种重要的建筑艺术手段,在大院内应用的十分广泛。通常情况下,影壁是一段独立的短墙,立在大门内,起到遮挡视线,增加空间迂回的作用,是为“影(隐的意思)”。重要的建筑在大门之外正对面墙上也设置影壁,提醒来往的行人进行避让,是为“避”。空间狭小时也常利用房屋的山墙作为影壁,上面雕刻小龛,供奉着土地爷。影壁也被应用到门两边,主要起装饰作用,强调门的重要性,增加气势和感官尺度。

  牌匾、楹联是宣扬家族文化、展示主人品位的重要元素。在中国古代,儒家把士大夫阶层置于社会地位的顶端,书斋文化可以让人成为“君子”,并获得权力和财富,经商历来为正统社会所鄙视。王家是经商致富,由商及仕。所以,在大院的牌匾、楹联以及各种装饰题材中刻意体现士儒之气,托物抒情,明志寄意,以示节操。

       房檐上匠心独具的雕刻

      王家大院内门门有匾额

      从“鸾凤和鸣”看出,这里当年被用做新房

      高家崖·叠翠轩

  王家是大富之家,院内各类装饰虽鲜有独具匠意之处,但皆精美细腻。院中门户重重叠叠,形式决不雷同,各具匠心,反映出不同的功能性质和风格。木雕、砖雕、石雕数量之大、工艺之精,在北方民居中也是不多见的。额枋、雀替、枋头、栏杆和格扇等部位的细木作十分讲究,繁简适中。格扇门外帘架除有悬挂门帘之用,也是极好的装饰物。门枕石、上马石等各类石作配置得当,朴素雅致。主要建筑前设置日晷,是借“晷度随天运,四时互相承”的寓意。数量庞大的装饰物不仅体现了主人财势与声望,也给整个建筑增加了丰富的质感。

  王家大院是中国古代北方庭院式住宅的典型代表,是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住宅形态和生活方式的缩影。在清晰而富有秩序的外表下面,贯穿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治观念。正是这些训条把形式上各自围合、体积上各自独立的庭院组构成为复杂的小型社会。无论是连绵不绝的灰色屋顶,还是悠远深邃的小巷,我们都可以从中清晰地感受到古人对建设和谐家园所做的顽固而执著的努力。
  
摄  影:程华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